
上一期我们讲到,在张苍22岁的时候,家乡阳武被秦国攻陷,刚被敌国攻陷地区的人们内心总是惶惶不安,缅怀过去,对无法预知的未来充满怀疑。此时,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外出避难。张苍的父亲张封章也是这样的想法,他给张苍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去楚国兰陵。此举主要有两个目的,首先就是避难,在关中六国中楚国最为强大,强大的国家境内自然和平周期就长,与那些动辄就可能被吞并的羸弱小国相比,去强大的楚国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其次是求学,求学应该是张苍最主要的目的,一般人避难,仅仅是躲避兵祸,但对张苍而言,他还有一个使命,就是学习治国安邦的本领,这义不容辞,因为他是张仪的孙子!“老子英雄儿好汉”在张封章身上没有得到证实,但“老子英雄孙好汉”也许能够实现。
为何选择楚国兰陵作为张苍求学之地,这是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思考透彻这个问题就可以自然理解后来张苍为何能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兰陵是张苍的福地。
兰陵处于山东省南部的苏鲁两省交界处,现在属于临沂市,周边与郯城、兰山、费县、峄县、邳州接壤。夏商时期属缯国;西周属鄫国。公元前553年,鄫国归属鲁国,鲁国的政治中心是鲁国国都曲阜。由于鲁国三桓之一的季孙氏家族长期专权,季孙氏在鲁国南部疆土现在的兰陵地区建立了并行于公室曲阜的行政管理机构,并建有宫殿式建筑次室亭,该地区当时被称为次室邑。是鲁国第二大城市,是仅次于曲阜的政治经济中心。在这个地区曾经留下次室女忧君爱国的凄婉故事。汉刘向《列女传·鲁漆室女》载:“当穆公时, 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啸。……三年, 鲁国乱,齐楚攻之,鲁连有寇。男子战斗,妇人转输不得休息。”
鲁国南邻楚国,位于齐国和楚国的中间地带,是齐楚争霸中的重要砝码,楚国一直对鲁国虎视眈眈,在夹缝中的鲁国渐渐衰微下去,左右逢源是很痛苦的,想当墙头草更不行!公元前382年,次室邑被楚国控制,成为楚国争霸北方的前沿阵地。谁的地盘谁做主,楚国要在该地区建立行政机构,统治鲁国遗民。首先要做的就是改掉该地区的就有名字,这是殖民新地区的惯用伎俩。这个新的名字既要体现儒家理念,还要打上楚国政治的印记。这个改名的任务自然而言就落在了楚国文化名人屈原身上,其时屈原还非常受楚怀王的信任。屈原想来想去,联想到楚人尊兰草为圣王饰物。于是将次室邑更名兰陵,“兰”为圣王之香,陵为高地,所以称为“兰陵”,寓意“圣地”。
兰陵地区,处于黄淮流域,气候温和湿润,植被茂盛,在战国时代,兰花一簇簇生长在广袤无垠的幽林之中,甚是美丽,只不过因为岁月流逝,朝代变更,气候生态环境也随之改变,现在黄淮以北已难以寻觅到一大片一大片自然生长的兰花踪迹了。这里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热量集中,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人类居住,这为兰陵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战国时代,各国为自身发展,纷纷寻求人才,为笼络人心而礼贤下士,为士人的活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于楚国强大,经济与文化水平在列国中处于前列,因此楚国往往成为士人的首选,纷纷选择楚国以求发展。王充在《论衡·效力》中就曾提到:“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
兰陵刚被并入楚国,楚国为了显示其大国风范,笼络兰陵遗民,把兰陵当作发展特区,给了兰陵很多优惠条件,导致兰陵经济快速发展。另外,由于兰陵地处鲁国与楚国交汇之处,受齐鲁文化与楚国文化的交汇浸润,很快就成为天下的学术中心,与当时闻名遐迩的西河、稷下并称为三大学术中心。
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凡是能称得上学术中心的地方,必然会有学术团体,学术团体绝不是一团散沙,往往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团体。由于文人相轻是普遍的规律,能把这些人才聚拢在一起绝对是公认的学术领袖。在兰陵学术中心,荀子就是德高望重的大家心目中的大神。兰陵也是因为有了荀子的号召力才慢慢成为天下学术中心的。
荀子,名况,又名孙卿,战国末年赵国人,荀子游历过很多地方,先后到过齐、 秦、赵、楚,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曾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并三为稷下学宫“祭酒”。所谓“祭酒”,是指在举办重大宴会时,推举宾客中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举酒祭神,由他代表众人面南撒酒祭神后,宴会再开席,这种仪式称为“祭酒”。后来慢慢演变成为对年长者或位尊者的称呼。荀子为稷下学宫“祭酒”可以理解为是现在大学的学长或书记,是稷下学宫的领军人物。后来荀子在齐国受到诬陷, 才离开齐国去往楚国, 春申君任命荀子为兰陵令。
春申君是耳根很软的人,在对荀子的任命上一直反反复复。有人对春申君说: “汤以七十里, 文王以百里, 孙卿贤者也, 今与之百里地, 楚其危乎?”。大意是商汤拥有七十里就成了大事,周文王因为有一百里成了伟业,荀子是贤能的人,现在给他百里的兰陵,楚国难道不危险吗?春申君听了,认为确实如此,荀子能力实在太强了,于是荀子就辞去兰陵令回到母国赵国。后来又有人对春申君说“伊尹去夏入殷, 殷王而夏亡, 管仲去鲁入齐, 鲁弱而齐强。故贤者所在, 君尊国安。 今孙卿天下贤人, 所去之国, 其不安乎?” 伊尹离开夏去了殷,殷得以王天下而夏灭亡,管仲离开鲁国去了齐国,鲁国就变得弱小而齐国强大起来,这是因为贤能的人使得君王更尊贵,国家更安定,现在荀子是天下的贤人,他所离开的国家,还会安全吗?”,说的更直白些,荀子从楚国离开,楚国还会安全吗?
春申君后悔的肠子都青了,赶快派人再去聘请荀子,荀子很有意思,我荀子也是有自尊的,你让我走就走,让我来就来吗?!我是有士人气节的。荀子以笔为武器,讽刺了楚国和春申君。写了《成相》和《赋》送给春申君。写的非常精彩,朗朗上口,犹如现在的流行歌曲。非常长,咱们节选《成相》中的一两句来欣赏一下:
请成相,世之殃,愚闇愚闇堕贤良!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伥伥!………。意思是"让我敲鼓说一场,先说世间的祸殃。愚昧昏庸又糊涂,竟然陷害那忠良。君主没有好国相,就像瞎子没人帮,无所适从多迷惘".
这句话暗讽春申君听信谗言,同时表明自己的治国主张,从文间字里能够能感受到荀子高明的政治见解。读罢,也能让人开怀大笑,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荀子的率真狂放和其独特的个人魅力。看了荀子的邀约回复,春申君非常不好意思,于是再次向荀子表示歉意和感谢,再三邀请荀子来兰陵,于是荀子第二次又成了兰陵令。
公元前 238 年, 春申君被杀, 荀子失去了靠山,同时也失去了官职。 从此荀子就定居兰陵, 在兰陵生活到老, 从事传道、授业、解惑以及著书立说, 正是因为荀子自己勤勉努力, 不断学习, 招收学生, 传播知识, 才促成了兰陵学术中心的形成, 促进了兰陵地区学术的发展。正因为如此, 我们才说兰陵学术中心的形成, 与荀子有着莫大的关系, 荀子为兰陵学术中心的发展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兰草生长在幽深的林中,没有人欣赏,它也会散发出芳香,君子修道立德,不会因为贫困而改变气节。兰陵因兰草得名,兰陵因荀子而闻名。作为天下学术中心的兰陵,这里有名师、有好友、有机会、有美酒、有能想象到的一切…。兰陵必然是学子求学的圣地,张苍因此来到兰陵,从此掀开了自己人生新的篇章。
数学宰相传奇(1):小荷才露尖尖角
识图,手算,7天学会看图纸,学习操作 125款经典工程土建造价计算实用小工具,添加 微信:314154678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ukay.cn/2545.html